小弟我最近跟朋友去龍潭賽車場看比賽~~看到幾乎每台車輪胎都有做角度~~請問一下各位大大~~有沒有說不同道路角度要做不同嘛~還是都一樣就行了



er">


其實你看到的廠車不僅是"角度"其中還包括了車手的駕駛習慣及跑道的狀況!以下就簡略說明車輛底盤定位中幾項要點

1.外傾角(Camber)

定義為由車前方看輪胎中心線與垂直線所成的角度,向外為正,向內為負。其角度的不同能改變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點及施力點,直接影響輪胎的抓地力及磨耗狀況。並改變了車重在車軸上的受力分佈,避免軸承產生異常磨損。此外,外傾角的存在可用來抵消車身荷重後,懸吊系統機件變形及活動面間隙所產生的角度變化。外傾角的存在也會影響車子的行進方向,這正如摩托車可利用傾斜車身來轉彎,因此左右輪的外傾角必須相等,在力的平衡下不致影想車子的直進性,再與束角(Toe)配合,提高直進穩定性及避免輪胎耗不均。增加負的外傾角需配合增加Toe-out;增加正的外傾角則需配合增加Toe-in。

2.內傾角(K.P.I.)

定義為轉向軸中心線與垂直線所成的角度。有了內傾角可使車重平均分佈在軸承之上,保護軸承不易受損,並使轉向力平均,轉向輕盈。反之,若內傾角為0,則車重和地面的反作用力會在車軸產生很大的橫向切應力,易使車軸受損,轉向也會變得沉重無比。此外,內傾角也是前輪轉向後回正力的來源。內傾角在車輛懸吊設計之初就已設定好,通常是不可調整的。

3.束角(Toe)

定義為由上方看左右兩個輪胎所成的角度,向內為Toe-in,向外為Toe-out。束角的功用在於補償輪胎因外傾角及路面阻力所導致向內或向外滾動的趨勢,確保車子的直進性。Toe-in會造成轉向不足,Toe-out則會增大轉向過度的趨勢。

4.後傾角(Caster)

定義為由車側看轉向軸中心線與垂直線所成的夾角,向前為負,向後為正。後傾角的存在可使轉向軸線與路面的交會點在輪胎接地點的前方,可利用路面對輪胎的阻力讓車子保持直進,其原理就如購物推車的前輪會自動轉至你施力的方向並保持直進一般。後傾角越大車子的直進性越好,轉向後方向盤的回復性也越好,但卻會使轉向變得沈重。一般車子的後傾角大約在1~2度之間。

5.轉向時前展(Toe-out on Turn)

定義為轉向時兩前輪轉向角度之差。過彎時彎內輪所轉的角度通常大於彎外輪,相差在2度左右,其目的是在過彎時使車子能以後軸延伸線的瞬時中心為圓心順利過彎。此外當彎內輪轉角較大時,阻力也較大,阻力的不同可使車子偏向阻力大的一方使轉向容易。



以我的經驗"定位做角度"真的要找一家技術良好有經驗的店家!!



就拿我的定位來說

前輪的(外傾角Camber)左右各3度,後輪左右各1度,換完胎做完定位OK回家了。說也奇怪時速約80以上超車時車尾的擺動相當明顯!山路試駕,時速約50過彎時後輪跟不上前輪!怎麼會呢?今天才換完胎做完定位?不應該會發生這種是!安慰一下自己,認定為新胎有待磨合、暫不理會一個禮拜後!里程數累積也有200KM以上了!磨合期也早該過了!輪胎應該很乾淨了不會有新胎的油了!但情況仍沒好轉!於是又上定位機,左前輪外傾角1.63度、右前輪外傾角2.65,納悶中。。。上禮拜才做的定位在怎麼惡操也不會跑那麼多才是?接下來看到的是(束角Toe),由車頭前看以經明顯可看出成了"倒八"型了!怪不得車速高時車尾會擺動,難怪後輪跟不上前輪,經過一番調整後前輪外傾角改為1.5度、後輪外傾角1度、前束角左右各為1.8,實際路駕一番,先前有的車尾擺動以不見了,操控性回來了!抓地力回來了!



這是最近才發生的情形!!前輪角度過大+束角做錯!所以車輛的操控性大打折扣!

後來找了朋友推薦店家!調整後整體來講操控性沒什麼問題了!可是由於前輪角度過大所以難免發生"吃胎"現象!!因為做了角度後車胎容易吃內緣故3000-5000公里需調一次胎(是胎面情況而定)基本上我做的角度是我自己要的!也就是說看你的開車習慣及路面狀況!我是以山路設定為重!基本上平面道路不建議這麼做!吃胎時間會大幅縮短!而山路可以這麼設定主因是或多或少可以減少吃內緣胎(車輛過彎轉向所帶來的離心力關係)二來呢可以大幅提升操控性使前驅車減少推頭現象所以囉!角度是一門大學問不僅要依道路下去設定還要依照車手的駕駛習慣作設定還有連底盤懸吊系統!一般不建議以賽道的設定下去做平面道路的設定!



參考資料
自己+知識